经典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染上爱欲 > 第 522 章
    ——再见时,心跳会比我认出你

    所以,我一定会找到你

    *

    不合时宜的雨下了一整天,整个七月天都阴森森,像末日。天气不好,但心情还不错。因为台风过境,A市高达40度的温度终于降下来,雨点落在脸上十分舒服。

    等到哗啦的滋水声由远而近时,沈言快速把日记本塞进口袋里收好,一溜烟就缩进车里。随着“砰”一声关好门,外面的声音全部被隔开,透着车窗,天更暗了。

    柏时见他今日准时,有些诧异,勾了勾嘴角说:“你二舅的狗今天不过生日了?”

    柏时是他的主治医生,人长的帅气,又年轻有为,在A市名声显赫,很多人都等着排他的号,属于大忙人一个。柏时能来接沈言,第一,是朋友,第二,是粉丝。

    沈言摘下口罩,叹了口气,“我二舅就一条狗。”

    柏时给他递了瓶水,“改天带我见见你二舅,这个半年里他过了10次生日,给猫过了3次,给狗4次,还有三次是给他儿子过的,我想看看他下半年还有几次。”

    没想到柏时居然记得这么清楚,甚至精确到猫猫狗狗的次数,沈言对二舅深感愧疚,撇撇嘴自愧不如柏时道:“你们当医生的记忆力都这么好?”

    柏时发动车子掉了头,“是,但没有你们作家好,一个月前随口答应了句今天保证更新3000字,结果还真3000字,多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行。”

    沈言嘴角弧度微微上扬,帽子下露着一双深邃的眼眸,好在原本是圆脸,化疗过后瘦了一圈,反倒变俊朗了,昏暗下,五官更立体,人也成熟不少。

    车子开到医院门口后,柏时拽着他就走,生怕他跑了似的。

    几个月里就这么被他拽着,沈言什么事也不用干,什么也不用想,像个小孩,如此一来,方才那股“成熟不少”的劲似乎都是错觉,他依旧停留在大学时期。

    “20xx年7月xx日,天气:雨。旧时光小店(X)”

    沈言躺在柏时平时的休息室里,拿起日记潦潦草草写下这几个字,停顿了片刻,正准备动手时,柏时就进来了。见状,他又把日记收好。

    柏时拿着抽血化验单进来,见他像个小偷一样躲躲藏藏,一针见血说:“有时间捣鼓你那破寻人日记,不如感紧把你那本《近季之风》完结了,月更3000你对得起我给你炸的地雷吗?”

    早就知道柏时会这么说,但沈言还是有点不乐意了,“什么叫做破寻人日记?”

    他刻意的加重“破”字,说的字正腔圆,但柏时依旧不动声色,走到他跟前,“我没说错啊,你那日记不就写‘沈言到点点点一游,不见某某某吗’?”

    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沈言,难怪今天总感觉忘了什么,原来是忘写到此一游。

    他拿起笔记又匆匆补上:沈言到旧时光小店一游,不见宋子。

    柏时站在他床沿居高临下,叹了口气,“有几项指数不达标,你是不是没按照我给你的食谱来?你在这样,我可要搬到你家住了。”

    “哎,不行,”沈言连忙伸手打住,“我家就一个房间,你来了,我睡地板吗?”

    “屁,你家至少两间房,你住的那小区,哪有一室的?”柏时说。

    沈言振振有词,“那是我留给别人的,我怕他……住不习惯。”

    像是在思考什么,柏时眉梢微动,须臾,又叹了口气,说道:“至于吗?你这都找五年了,人家恐怕早就离开这里了吧……”

    话音未落,沈言就打断道:“是将近五年,过了今天才正好五年。”

    其实要说正好五年也不准确,因为他也不知道在大学时的想念算不算得上“找”这个字。

    他只记得,手机app上时刻提示着宋子的动态,观察他的动静,包括他的视频点赞,听的音乐,ip地址。

    直到某一天,所有有关与宋子的一切都忽然消失后,他才转辗在各种他以为他会出现的地方。

    柏时絮絮叨叨和他又说一大堆,从注意事项说到他的小说,又从他的小说谈到未来的生活。

    沈言都是跳着听,反正来来回回都是这套说辞,直到最后,柏时才换了句式,“你不是说他家不在A市吗?”

    “是啊,”沈言笑了笑,两只眼睛弯弯的,“但是他对象家在这啊。”

    柏时愣了愣,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为好。

    沈言又接着说:“等我在这呆够了,我再去他家那边看看吧。”

    听到这,柏时板正的脸上才微微鼓起两个红润的苹果,笑道:“那你就应该好好接受治疗,要不然你怎么找到他?再说了,日子还长,万一某天他突然回来了呢?”

    柏时平时也笑,但大多的笑都让人觉得是职业假笑,大约是医生,沈言也理解。但不得不说,他笑起来的时候确实很阳光,沈言看着他,“知道了。”

    柏时忙不过来,能抽空接沈言已是极限,他自然不敢妄求别人再送他回去。

    从医院出来时雨已经不下了,只有风,吹的人很凉爽,他慢悠悠的走着,没有目的地,也不想回家。

    这几年里,沈言去了很多他认为宋子会去的地方。但无一例外,都是失望而归。

    在外面晃了好久儿,莫名其妙就晃到了江边的那家咖啡店。

    五年前,两人就是在这家咖啡店分别,他就站在这看着宋子的身影不断的缩小,缩小,在缩小,直至消失。

    寻找宋子的这五年里,沈言来太多次了,还没进门,已经被认出来了,“沈先生,您又来了?今天来的有点晚啊。”

    服务员是个小姐姐,全名记不住,都叫她小叶。

    沈言平常都是午饭后来,一直待到夕阳才走。因为这是他和宋子待的时间段。

    后来小叶告诉他,如果是为了等人的话,最好5点后,因为这里5点时候会有一大批人为了观赏江边夕阳而来,人多了,遇到的几率也更大。

    沈言坐在常坐的位置上,想到这,很客气的说:“今天按照你说的时间来了。”

    小叶笑了笑,才说:“还是老样子?”

    “嗯。”刚点完头,思来想去,沈言又将小叶喊了回来。他改变了主意,对小叶说:“把咖啡换成鸡尾酒吧,随便做一个,我今天开个盲盒。”

    小叶走后,他拿起日记本,把中午没写完的日记补了。

    不知道这个盲盒是个什么酒,沈言感觉劲还挺足,喝完之后就已经有点儿晕乎了,撑着头看江景,心道:“宋子,你再不来见我,我就把你写进我的小说,把你写死……”

    又赏了一会景,沈言便呆不住了,最近他莫名其妙的坐不住,以前没钱,一杯咖啡待一天等宋子,现在点了一桌子吃的,都没碰什么就呆不住了。

    他围着江边走,这个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还没走多远,发现前面的江边上站着一个人。

    鬼使神差,沈言慢慢走过去。

    那个人身型修长,一头乌黑的头发在微弱的光线下居然十分透亮,比他那件白衬衫还要反光。

    夏日炎炎,站在这江边吹风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沈言正这样想,下一秒,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那白衬衫深吸一口气,往前伸脚。

    沈言两眼登时瞪成铜铃,冲上去,“诶!?”

    这一声音喊的很大,那白衬衫明显被吓一跳,但脚已经伸出,没有回头的余地,头还没转过来,人已经下去。

    “别跳,”沈言忙不迭打了个滑,手扑空,这才喊道:“有人跳江了!”

    此话一出,远处路过的人群纷纷围过来,“快救人啊!”

    “有人跳江了!”

    “快报警啊!”

    沈言二话不说,一个鲤鱼打挺起身,十分丝滑的钻入水中。

    A市的气温连续了好几日的40,即使今日下了小雨,江中之水依旧温热。

    温热的流水划过脸颊,像按摩,又像蹂躏,被水浸湿,貌似酒劲有点儿过去了,沈言这才想起来……自己好像不会游泳。

    幻想里是鲤鱼跃龙门,现实里成了落水的扑楞蛾子,他周身被水包裹,胸口喘不过气,双手抽打着水,支支吾吾啊啊呃呃h喊了好一阵子的“救命”。

    终于在不知道喝了多少次江水后,一只白皙修手从背后挽住他的腰,还没反应过来,就已莫名其妙上岸了。

    但显然已经是另一处地点,岸上无人,十分安静。

    沈昔辞半死不活的在一旁吐水,感谢老天爷没让他太早归西,抬眸瞬间,还未来得及感谢,他已愣住。

    那张熟悉又陌生,幻想过无数次的脸就在眼前。

    沈言顿时错然,揉揉眼睛确保自己不是走马观花后,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宋子!?”

    白衬衫原本低着头叹气,不知道在想什么,听到沈言这一声惊雷,疑惑望过来,眉头微皱,一脸不耐烦。

    沈言发疯似的冲上去拽住他的肩膀,不给人家喘息,随即深深用力抱住他,“宋子,你终于肯见我了,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想你?”

    沈言整个人瘫在他身上,连哭带喊的,全身都湿的,分不清是泪是水。

    白衬衫一把扯开他,声音冷冷清清,蹙眉道:“你谁?”

    两次化疗之后沈言瘦了不少,但五年过去,他自己模样也变化很多,宋子要真不记得,也在常理之中。他两眼放光看着他道:“是我啊!我是沈言。”

    明明是只落汤鸡,却非要展翅试图混进孔雀圈。

    白衬衫不理睬他,又一次将他拒之千里,站起身后像拍灰一样抖了抖身上的江水,转身就走,“对不起先生,你认错人了,我不叫宋子。”

    沈言抿了抿嘴唇,脑子一片空白,各种声音都往耳朵里钻,吵得不可开交,他盘算会儿,追上去,“不可能,宋子,你一定在骗我,如果你不想见我,你可以直说,但是你没必要骗我说你不是。”

    宋子的脸从遇见至今一直都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当下,他连说话声音都和以前无异,怎么会认错?

    白衬衫步伐稳当,丝毫不受沈言影响,他目光盯着前方的路,并不接话,也不赶人,就这么静静的走着。

    直到沈言向前迈出一大步,伸出双手将他拦住,说:“宋子,你到底还要躲我多久?你还是不愿意见我吗?”的时候,白衬衫这才停下来。

    他的鼻梁很高,眉骨之间有颗痣,两片薄唇在一声叹气下显得格外淡然。

    他盯着沈言,昏暗的橘光洒在带水珠的脸上,连表情都字正腔圆,“首先,谢谢你舍生取义救我。其次,对不起先生,你认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