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厚酒肥肉 > 第 131 章

第 131 章

 相关阅读:
    清辰轻轻叹了口气,回答道:“唉,还是大意了。不过,从它刚才的表现来看,这黄大仙似乎也是受人胁迫,它的肉身被封印起来,只能化身黑气行凶。”

    祝公公听后,眉头紧锁,不解地问道:“所以,您的意思是?”

    清辰解释道:“这符纸上吸附了黄大仙的几缕残魂,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残魂找到它肉身的藏身之所。一般来说,肉身就在离此不远处。”

    祝公公听后,心中有了些许明了。他回头看向太子,只见子琰已经支起了身子,脸色有些苍白,但神色十分坚定道:“无妨,我可以走。”

    于是,祝公公吩咐小黄门去寻来御医照顾皇帝,自己则扶着太子,跟随清辰走出了殿外。

    此时已至夜半,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深沉的寂静之中。刚才那场狂风骤雨仿佛没有发生过,周围只有静谧和黑暗。夜色如墨,只有远处偶尔有提着灯笼巡逻的侍卫走过,他们手中的灯笼在黑夜中散发出微弱的光芒。在祝公公的示意下,这些侍卫迅速让开路来,让一行人得以顺利前行。

    这一行人中,只有前面两个小太监提着灯笼,他们手中的灯笼在黑暗中照亮了前方一小块道路。灯笼的光芒虽然微弱,但这群人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速度。毕竟,他们在宫中多年,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就算闭着眼睛也能顺利前行。

    清辰手持符纸,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步伐轻快而稳健。对他来说,黑夜走山路都如履平地,更何况是皇宫这铺满卵石的平整小路。

    然而,太子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他刚才中了邪,心中又想着符纸的事情,此刻满腹心事,步伐有些踉跄,即便有祝公公在一旁搀扶,也还是被稍微凸起的卵石绊了几个趔趄。

    “刚才那鬼物似乎很怕太子殿下?”清辰心中疑惑,不禁发问道。他回想起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太子被黄大仙附身,痛苦不堪,却以那鬼物逃跑为终,这也是他从未遇到过的事情。

    子琰也感到困惑,他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其中的缘由。

    这时,祝公公接过话来,缓缓道:“奴才也不太清楚其中的玄妙,但奴才猜测,这可能与殿下的生母有关。”

    “我的母妃?”太子突然精神一振,他瞪大了眼睛,急切地想要从祝公公那里听到更多关于自己母亲的事情。

    祝公公点了点头,继续道:“听说,殿下的生母,辰妃娘娘,在怀胎六甲的时候,曾做了一个奇异的梦。娘娘梦见一条火龙从天而降,在她面前飞舞片刻,然后倏地钻进了她的腹中。当时,娘娘可能只是把这个梦当作一个普通的梦境,并未多加在意。但她后来还是和陛下提及了此事,老奴当时恰好在旁边伺候,便听到了这个传说。”

    太子听后,恍然大悟道:“怪不得父皇给我起名为周焱,字子琰。原来我的名字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祝公公微笑着点头,继续道:“也许正是娘娘当年腹中的火龙,在今夜庇佑了殿下您。让那黄大仙无法对殿下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太子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了解到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也对母妃多了一分了解。然而,想到再也见不到母妃,再也听不到她温柔的教诲,他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众人又走了一会儿,步伐在寂静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太子子琰一抬头,目光突然凝固,他惊讶地发现,他们竟然来到了自己母妃的祠堂前。

    这座祠堂,曾经是他母妃辰妃的寝殿所在,母妃深受父皇宠爱,因此她的居所离父皇的寝殿最近。然而,就在子琰被册封为太子的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这里的一切吞噬,包括他深爱的母妃。

    回忆涌上心头,子琰清晰记得那天的情形。当时,他跟随父皇外出打猎,听闻辰妃宫中失火,他心急如焚,第一时间骑马赶回皇宫。然而,当他赶到时,已经晚了。整个宫殿被大火烧得焦黑一片,黑烟滚滚,火势凶猛。他发疯般地朝殿内冲去,想要救出母妃,但被侍卫们死命拉住。

    他未能见到母妃最后一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轰然倒塌的大梁和不断从高处落下来的烧得发黑的屋檩。那一刻,他感到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在他被彻底拉出殿外的一瞬间,他见到了一张漂浮在半空中的黄色符纸,转瞬就灰飞烟灭了。

    此刻,站在祠堂面前,子琰的眼中再次浮现出当日的情形。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清辰和祝公公已经打开殿门走了进去,开始寻找线索。

    子琰站在门口,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那张符纸的画面。突然,他看清了回忆中那张漂浮在火海之上的黄色符纸的图样——一个火字!笔画十分清晰,尤其是其中的一捺很长,长到逆时针绕过整个“火”字,整整绕了三圈。最外面那一圈的笔画结尾处,连续又画了几个圈圈,连成一笔。

    这个发现让子琰的心中一凛,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袭来。他突然意识到,这个符纸和清辰今天递到他手中的符纸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最后一个“火”字的笔画,简直如出一辙!

    “原来杀母凶手就是眼前这个道士!”子琰想到这里,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他拔出身上形影不离、连睡觉都不摘下的佩剑,眼神中充满了杀意。他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冲进了殿内!

    此刻,清辰在昏暗的祠堂内细心地搜查着每一个角落。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祭坛后面,在尘封已久的缝隙里面,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被符纸封住的瓦罐。祝公公在一旁远远观望,生怕这瓦罐里面有什么不祥之物,不敢上前。

    子琰此时情绪激动,对清辰的猜疑和愤怒让他失去了理智。他脑袋一热,提剑就朝清辰刺去。祝公公见状,惊恐地大喊:“殿下!”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清辰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惊得措手不及,他下意识地向前一挡,试图阻止子琰的进攻。然而,子琰的剑锋如电,直直地刺中了清辰手中的瓦罐。“哗啦啦——”一声脆响,瓦罐瞬间碎成一地,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味立刻弥漫开来。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捂住了鼻子,纷纷逃离了祠堂。来到殿外,子琰仍然怒气未消,继续挥剑朝清辰刺去。清辰完全没有练过武功,只能勉强躲闪,他的胳膊被剑刃划开一个大口子,白皙的皮肤上立刻显现出一道血印。他吃痛地捂住伤口,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子琰见清辰如此狼狈,也感到有些惊异。他本以为这个道士会有些功夫,没想到他居然半点武功都不会。他愣了一下,但心中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

    祝公公见状,急忙上前拦在清辰身前,用怀疑的眼神看向子琰,担心他再次失去理智。他问道:“殿下,您怎么了?您是不是又中邪了?”

    子琰瞪大眼睛,愤怒地说道:“我没有中邪!是他!是他害死了我的母妃!”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

    祝公公见太子神情并非中邪,松了一口气,说道:“殿下,这怎么可能呢?您想想看,辰妃娘娘去世的时候,这位道长才多少岁……”

    子琰被祝公公的话一语惊醒,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错。他脸色通红,但仍然不服气道:“可是,为什么你的符文和我母妃遇害当日见到的一模一样?”他转向清辰,质问道。

    清辰从祝公公身后走出来,他虽然有些生气,但仍然保持着冷静和礼貌。他说道:“太子殿下为何毁谤与我?我不认得你的母妃,这皇宫也是我第一次来。”

    “是啊!殿下莫要冲动……”祝公公劝道,“这位道长刚才才救了陛下和您呀!是不是您记错了?”

    “殿下,您可曾记得清楚当年那道符文的写法?”清辰走上前来,他也觉得有些诡异。

    子琰闻言,想了想,拔出腰间的佩剑,在地上划出了那道符文。

    清辰取出怀里的最后一张符文,细细对比下,果然几乎一模一样,二者唯一的区别是,清辰写的火字,最后一笔是顺时针围绕三圈。

    “果然有不同!”子琰也发现了问题,他不解的看向清辰。

    然而清辰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写法,他的符文是师父秘传,而且清辰也从未听说师父有其他弟子。

    “看上去极其相似,只是这里有些不同。”祝公公见清辰也一筹莫展,知道他也不清楚这枚符文的来历,但是,又因为二者十分相似怕激起子琰的情绪,忙岔开话题问清辰道:“刚才那瓦罐是怎么回事?”

    清辰叹了口气,说道:“那确实是黄鼠狼的肉身,不过如今已经被损毁,不能继续追溯了。”

    祝公公看了一眼子琰,又焦急地问道:“那黄大仙可还会回来?”

    清辰摇头道:“它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况且肉身已毁,它的百年道行算是毁了。不修养个百十年,它没法回来作妖了。公公大可放心。”

    “可是,那幕后之人呢?”祝公公继续追问。

    清辰突然说道:“对了,刚才那瓦罐之上,我也见到了和殿下所画如出一辙的符文。”

    他好像想起什么,抬头看向祝公公,用急切的语气道,“我需要立刻回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