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监考员请注意 > 第699章 和小蛮腰美女去酒店邂逅
    偌大的中式合院深处的祠堂里,一位身着素白衬衫的男人正俯身于檀木桌面前,专注地将桌面上的族谱残片用沾水的的狼毫一片片沾湿拼接。

    “这个人在这十几天了,他在干什么?”门外两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踮着脚尖,好奇地探着头扒着门框向内张望。

    “我爸说他在修族谱。”年纪稍大的孩子压低声音回答。

    “什么是族谱?”另一个满脸疑惑地追问。

    “嘘——”一声轻唤打断了他们的好奇,王耀从外面进来,看见两个调皮鬼正在打扰男人的工作。

    “走吧,别打扰人家”。他边说边轻轻搂住两个孩子的肩膀,带着他们离开了祠堂。

    夕阳斜照在村口的青石板上,王家村的男女老少聚作一团,围着小桌,看着焕然一新的族谱。

    “这王恒是个榜眼啊!咱们祖上竟然出过这样的人物。”王大娘指着族谱上的名字,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骄傲。

    “可不是嘛,旁边梳着纂儿的老妇人连连点头,“以前听奶奶说过,我还当是老辈人哄娃娃的话哩。”

    这时,王家的小辈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面走来,蒸腾的白气在暮色中格外醒目。

    "七叔公,您先请。"王耀将面放在坐在主位的白发苍苍的村长面前。

    转身又捧起另一碗,轻轻放在谢雁书面前:"小谢,你辛苦了,多吃点儿。"

    "谢谢。"谢雁书微微颔首,礼貌地接过。

    "欸,你给我们王家修谱能挣多少钱?"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句不太礼貌的询问。

    王耀闻言脸色一沉,横眉立目地回头呵斥道:"胡说什么!人家小谢根本没收钱!纯粹就是来帮忙的。”

    “这多亏你啊,不然这帮六亲不认的小子连自己的跟在哪他都不知道,我听他们叫你小谢,你不姓王啊?”村长双手撑着拐杖,浑浊的眼睛闪烁着赞许,笑眯眯的看着谢雁书。

    “我叫谢雁书。”谢雁书礼貌地颔首回答道。

    “那我就搞不明白了,又不是你祖宗,你干嘛那么上心啊?”村长纳闷道。

    谢雁书轻轻拂过族谱上工整的字迹,垂眸道:“这族谱上的每个名字,都是活生生的人,后人对前人的记忆就是历史。家法坏,谱牒上游遗风,谱牒坏,人身不知来处。”

    “小谢师傅一般都是修复那种值钱的文物的,帮我们修复族谱真是大材小用了。”王耀搓着布满老茧的手掌,对着村长说。

    谢雁书动作微滞,阳光透过镜片投下细碎的光斑:"明代《装潢志》有载''片纸只字,皆历史之鳞爪''。"他摩挲着指尖,  “无论是古画名书,还是家谱书信,没有高低之分,对我来说,它们都是时间里的沧海明珠,我的使命就是恢复它们本来的面貌。”

    “叔公,族谱已经修完了,我就先告辞了。”他起身,朝着村长微微俯身。

    村长浑浊的眼珠突然泛起精光,枯枝般的手指叩了叩黄花梨木椅:"小谢师傅稍候!"

    他让王耀从屋里取来一幅手帕,“这是我们这的双面三异绣,不算什么值钱的玩意,大都是空闲时间绣着玩。作为一点小小的心意,你务必收下。”

    他将绣帕叠成方正的豆腐块,推至谢雁书面前,“带着路上擦汗吧,江南湿热,莫要中了暑气。”

    谢雁书望着这方手帕——正面牡丹雍容,背面却是素雅兰草,针脚细密得仿佛天然生成。

    “谢谢叔公”

    “好,好。小谢师傅如果不急着回去,可以在周边逛逛,我们苏市有挺多非遗文化的,你肯定感兴趣。”村长笑眯眯地对着谢雁书说道。

    ——

    谢雁书拖着行李箱迈进民宿时,檐角的风铃正随风响起。

    前台姑娘小月眼睛亮起来,眼前的男人身形修长,剪裁得体的棉麻衬衫勾勒出宽肩窄腰的轮廓。最摄人的是那双含情脉脉的桃花眼,浓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片阴影,衬得那颗浅红色泪痣愈发显眼。小月一时看呆了。

    “你好,我预定的房间。”谢雁书屈指轻叩台面,指节与大理石相击的脆响惊醒了出神的小月。

    “哦哦,我来帮您登记。”小月慌忙接过证件,指尖不小心碰到对方微凉的皮肤,耳根顿时烧了起来。她麻利地办理入住手续,"从京市来的?第一次到苏州?"

    "嗯。"谢雁书简短地应着,目光扫过大堂里悬挂的苏绣屏风。

    "这时候来苏市最相宜了,平江路夜游要坐手摇船,耦园的绣球还没谢......"她的吴侬软语像浸了糖霜的云片糕,末了又补了句:“巷子东头有好几家非遗体验馆,能体验苏绣和络丝呢。”

    谢雁书心不在焉地听着,接过房卡。房间在三楼,推开雕花木窗,能看到一片青瓦屋顶,远处隐约可见北寺塔的轮廓。他放下行李,冲了个澡,换了身浅灰色的亚麻衬衫,决定出门随便走走。

    七月的苏市,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气息,像是被蒸笼笼罩着一般。那温热的水汽里,混合着街角糕团店里飘出的甜香。

    谢雁书拿着相机,漫无目的地在巷间穿行。白墙黛瓦间偶尔探出一丛凌霄花,青石板缝隙里长出顽强的杂草。

    不知道转过了几个弯,凌霄花攀着白墙蜿蜒而上,他举起相机正要取景,却瞥见门楣上斑驳的匾额:"不尽春"。。

    店名用的绿色的楚风小篆字体,店里橱窗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和年画,有传统的门神、财神,也有现代风格的生肖图案。

    铜铃轻响,谢雁书推门而入。店内光线柔和,四壁挂满年画,空气中飘着墨香与宣纸的气息。

    "欢迎光临。"一个清亮的女声从里间传来。走出来的女孩约莫二十出头,穿着靛蓝染的改良旗袍,手腕上戴着一串檀木珠子,"随便看看,都是手工制作的。"

    谢雁书点点头,视线落在了一幅挂在墙上的《双鹅图》上,那幅画虽然带着岁月的痕迹,但笔触细腻、色彩古朴。

    “这副......”他走近细看,“卖吗?”

    “哈?这是我们镇店之宝,不卖的哦。”女孩略带惊讶地看着谢雁书。

    “你们镇店之宝挂仿品?”谢雁书不禁皱了皱眉。

    女孩惊讶地挑眉:“您懂画?”

    "略知一二。"谢雁书伸手虚指几处,"这里的皴法,还有这边的渲染,都很见功力,不过纸张和用墨太新了。"

    "您眼力真好。"女孩笑道,"这不是赝品,是我哥哥闲来没事临的,他..."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摩托车的轰鸣。一个戴黑色头盔的身影利落地跨下车,抱着头盔推门而入。铜铃又是一阵乱响。

    "君希,舅婆..."来人突然顿住,与谢雁书四目相对。

    这是个高挑的年轻男子,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黑色工装裤,右耳上一枚小小的银环闪着光。他额前的碎发被头盔压得有些乱,更衬得眉眼深邃。

    "哥,这位客人说要买你那幅《双鹅图》"叫君希的女孩笑嘻嘻地说。

    男子将头盔放在柜台上,伸手捋了把头发:"哦?"他走到谢雁书身边,身上带着阳光的味道,"不卖。"

    "你仿的挺好,以假乱真。"谢雁书直视他的眼睛。“连原作右上角的破损都仿了。”

    男子双腿交叉,往柜台一靠笑了起来,“有意思。我叫君南,这是我妹妹君希。这家店是我们家传的,不过现在主要是我在打理。”

    "谢雁书。"他简短地自我介绍。

    "外地人?第一次来苏市?"君南从柜台下拿出两个青瓷杯,斟上茶水,"来旅游?"

    "算是吧。"谢雁书接过茶杯,碧螺春的清香萦绕鼻尖。他注意到君南的手指修长,指节分明,右手食指上有一颗淡淡的小痣。

    “谢先生是学画的?”君南一边品着茶,一边看着谢雁书。

    “不,我做文物修复,见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君希插话道:"哥,谢先生对年画挺感兴趣的,你要不带他去后院看看作坊?我去隔壁买点糕点。"说完就蹦跳着出了门,铜铃又是一阵脆响。

    店内忽然安静下来。君南摸了摸鼻子:"要看看吗?我们家的年画作坊。"

    谢雁书点头。两人穿过一道小门,来到一个阳光充沛的天井。四周架子上晾着各色宣纸,中央是张大木桌,上面散落着刻刀、木板和颜料。

    "桃花坞木版年画,我们家祖传的手艺。"君南拿起一块雕版,"现在都没什么人愿意学了。"

    谢雁书接过雕版细看,是传统的"黄金万两"图案,线条流畅生动:"你刻的?"

    "嗯。"君南站到他身侧,指着一处细节,"这里最难刻,要斜着下刀..."

    两人的手臂不经意间相触,谢雁书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松木香。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前门的铜铃又响了,君希的声音传来:"哥,我买了海棠糕!"

    君南退开半步:"尝尝?苏市特色。"

    谢雁书忽然想起民宿店员的话:"听说这附近有一家非遗体验馆,就是你们这里?"

    "不是。"君南领着他往回走,"那家是政府办的,我们这是家传的老店。"他顿了顿,"不过...如果你有兴趣,明天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明天可能就要离开苏市了。"谢雁书说着,却不由自主地看了君南一眼。

    “那真是太遗憾了。”君南耸了耸肩。

    “谢先生,晚上要留这吃饭吗?我哥手艺很好的。”君希将手里的海棠糕递给君南,冲着他眨了眨眼又转头朝着谢雁书问道。

    君南叹了口气,抬脚踢在了君希小腿上,“留下来吃饭吧,难得碰见,也算有缘。”

    晚饭是在"不尽春"的后院吃的。君南做了几道家常菜,三人围坐在石桌旁。暮色四合,院子里点起了灯笼,暖黄的光晕染开来,为这个偶然的相遇增添了几分温馨。

    "谢先生住哪家店里啊?接下来在苏市有什么安排?"君希问道。

    "住巷子尽头的民宿,本来打算明天就去杭市的。"谢雁书说着,却不由自主地看了君南一眼。

    君南正低头喝汤,闻言抬头:"听说杭市最近有批古画正在修复,谢先生是去工作?"

    "你也懂这个?"

    "有关注一点。"君南回他,眼里带着笑意。

    谢雁书忽然改了主意:"其实苏州还有很多地方没看,或许可以多留几天。"

    君希看看哥哥,又看看谢雁书,嘴角翘了起来:"那太好了,明天哥哥你可以带谢先生去体验馆试试年画制作。"

    君南放下碗:"明天博物馆有个展览,谢先生有兴趣可以一起。"

    "荣幸之至。"

    夜色渐深,巷子里安静下来,只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谢雁书告辞时,君南送他到门口。

    "明天九点,我去民宿接你。"君南说。

    谢雁书点头,走出几步,又回头看了一眼。"不尽春"的招牌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君南还站在门口,身影挺拔如竹。

    回到民宿,谢雁书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手机屏幕亮起,是他师傅发来的消息:"雁书,杭州那批古画修复项目提前了,你什么时候能到?”

    谢雁书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片刻,回复道:"需要推迟两天,我在苏市这边有点事情。”

    发完消息,他走到窗前,推开雕花木窗。七月的夜风带着水乡特有的湿润拂过面颊,远处北寺塔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谢雁书忽然想起君南站在作坊里,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脸上投下斑驳光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