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轻点,哥 > 第783章 ko又纯又欲的大二生
    首都机场的玻璃幕墙映着深冬的阳光,林晚星盯着行李转盘上的钢琴箱贴纸,指尖无意识地敲着《逆光》的尾音。

    许砚冰的手突然覆上来,带着羊绒手套的温度:“别敲了,安检员都在看你。”

    她的耳坠是新做的银杏叶造型,恰好遮住助听器的细链。

    出关时,海关人员对着她们的琴箱徽章微笑:“‘月光计划’的公益大使?我女儿在学你们的线上钢琴课。”

    扫描仪亮起的瞬间,林晚星看见许砚冰悄悄将手按在琴箱上,那里刻着她们在柏林合奏时取下的琴键,编号“B-2023”与她无名指的戒指内侧完全一致。

    保姆车驶上环路时,陈野从后视镜递来平板:“周明余党在炒‘许砚冰耳疾恶化’的黑热搜,配图是柏林后台你帮她摘助听器的抓拍。”

    画面里,许砚冰的侧脸苍白,耳后露出的助听器比平时大了一圈。

    那是许砚冰临时借的备用款,因为柏林的低温让她的定制款失灵了。

    “别理他们。”许砚冰翻出保温盒,草莓牛奶的甜香漫进车厢,“江月已经联系上当年给我做手术的德国医生,下周来北京会诊。”

    她顿了顿,指尖划过林晚星的手腕,摩尔斯码轻敲:“老茧又厚了,伦敦那场慈善演出累到了?”

    保温杯的热气模糊了车窗,林晚星望着街景中闪过的“月光计划”广告牌。

    两个相互交叠的琴键下面写着“每个灵魂都该有自己的旋律”。

    广告牌右下角,是顾瑶发来的学员视频合集:西藏的孩子在牦牛毛毡上画琴键,新疆的少年用冬不拉弹出《月光》变奏。

    “明天的周年庆典,顾瑶说要让听障孩子们用触觉琴键合奏。”

    她摸着琴箱上的星芒贴纸,那是粉丝用夜光材料做的,“你设计的触感琴键,真的在改变很多人。”

    许砚冰低头望着自己的手,无名指的薄茧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其实该感谢你。”她突然握住林晚星的手,贴在自己右耳。

    “上次在柏林,当我听不清和弦时,是你的心跳帮我找回了节拍,原来人的身体,真的能成为乐器。”

    庆典彩排现场,国家大剧院的穹顶洒下棱镜光,照在悬浮的108键钢琴上。

    每一个琴键都是“月光计划”学员的手绘作品。

    林晚星在琴键中找到熟悉的星芒图案,右下角署着“小宇 7岁 雅安地震幸存者”,那是她们在四川公益教室收下的第一个学生。

    “试下触觉琴键的联动装置。”许砚冰戴上特制手套,指尖接触琴键时,腕间的骨传导器发出嗡鸣,“当我按这个升C调,小宇他们的震动手环会同步共振。”

    她望向观众席,二十个听障孩子正在顾瑶的指导下比划琴键手势,“这样,他们就能‘看见’琴声。”

    林晚星看见许砚冰的手套指尖渗出的血迹。

    那是她连夜调试设备时被金属片划破的。

    她突然想起,在伦敦公益音乐会上,许砚冰为了让自闭症儿童感受琴键震动,曾把自己的手按在冰冷的钢键上半小时,直到指尖麻木。

    “疼吗?”她抓住对方的手,发现创可贴下的皮肤已经磨出泡,“为什么不让技术人员做?”

    许砚冰笑了,耳坠的银杏叶晃出光斑:“因为我想知道,孩子们摸到琴键时,到底是什么样的触感。”

    她顿了顿,声音轻下来,“就像十年前在练习室,我想知道你弹错升C调时,是不是因为琴键太冰。”

    后台突然传来骚动,陈野举着手机冲进来:“不好了!赞助商临时撤资,说‘月光计划’树大招风,怕被周明余党连累。”

    她的屏幕上,某乳制品集团的官微刚发布声明,配图是周明被捕前与该集团老总的合照。

    许砚冰的手指在琴键上敲出三个重音,那是她们约定的“危机信号”。林晚星看见她从琴凳暗格取出银色怀表,表盖内侧的照片已经换成她们在柏林的合照,背面新刻了行小字:“星星,是我的定音鼓。”

    “启动B计划。”许砚冰对江月发消息,转头望向林晚星,“还记得我们在柏林捡到的那片银杏叶吗?”她调出邮件,“全球二十三个‘月光分站’的学员,正在录制祝福视频,每个视频的最后,都是他们按在琴键上的手印。”

    庆典开始前,林晚星在化妆间发现了许砚冰的诊断书。

    是一份德语报告被江月翻译成中文后,上面写着“耳神经萎缩速率加快,建议减少高强度演奏”。

    她的视线模糊,突然想起在柏林酒店,许砚冰深夜用放大镜看琴谱,因为听力下降导致视力代偿性疲劳。

    “别看了。”许砚冰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搁在她肩上,“医生说,只要我每天握着你的手弹半小时琴,神经活跃度能提升30%。”

    她的指尖划过林晚星的锁骨,停在胎记上,“科学证明,你的星芒胎记,是最好的神经导体。”

    聚光灯亮起时,林晚星望着舞台中央的悬浮钢琴,108个琴键正在播放全球学员的手印视频。

    许砚冰穿着她设计的礼服,裙摆绣着从北京到柏林的经度线,每道线尾都缀着银杏叶,那是她们十年轨迹的具象化。

    “接下来,由‘月光计划’创始人带来全新曲目《共振光年》。”

    主持人的声音落下,许砚冰的手覆上她的手背,这次没有戴手套,能清楚感受到对方指尖的薄茧与自己的凹痕相扣。

    钢琴声响起的瞬间,舞台地板的LED屏亮起全球地图,每个“月光分站”都在闪烁。  当弹到升C调时,二十个听障孩子的震动手环同步发光,他们挥舞着手臂,像在弹奏看不见的琴键。

    林晚星看见小宇在台下比出“星星姐姐”的手势,掌心贴着她送的银杏叶贴纸。

    副歌部分,许砚冰突然转身,对着林晚星的眼睛唱道:“当我的琴键失聪,你的心跳就是节拍器;当你的星光蒙尘,我的体温就是擦琴布……”

    这是她们共同创作的歌词,藏着无数只有彼此懂的密码:“失聪”暗指耳疾,“擦琴布”来自2016年雪藏期,林晚星用旧围巾擦拭许砚冰寄来的二手钢琴。

    唱到最高音时,许砚冰的身体微微摇晃,林晚星立刻用肩膀顶住她的侧腰。

    这是她们在伦敦排练时设计的“应急和弦”,用身体接触替代听障时的音准判断。

    观众席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却无人知道,这短暂的晃动,是因为许砚冰的右耳突然陷入完全的寂静。

    谢幕时,全球二十三个分站的学员视频同步连线,每个画面都定格在孩子们按在琴键上的手。

    林晚星看见柏林的听障男孩将手贴在屏幕上,掌心对着她的方向,仿佛在触碰跨越光年的琴键。

    后台,江月举着手机尖叫:“乳制品集团重新赞助了!他们的董事长夫人是‘月光计划’学员的奶奶,刚在直播间看见孙子的手印,立刻打电话撤回收购周明余党公司的计划。”

    许砚冰靠在化妆镜前,取下助听器揉耳朵,镜中映出林晚星为她滴耳液的手。十年前练习室的小丫头,如今已能精准找到耳屏后的穴位,就像她曾无数次调整对方的琴凳高度。

    “知道吗?”许砚冰望着镜中交叠的身影,“刚才在台上,当我听不见自己的琴声时,却清楚地听见了你的呼吸——”她顿了顿,耳尖发红,“比任何监听设备都清晰。”

    深夜的琴房,她们并排坐在那架从柏林空运回来的三角钢琴前。许砚冰取出新收藏的琴键,刻着“C-2023”,与柏林的“B-2023”形成完美八度。林晚星望着琴盖上新增的刻字:“星冰共振,光年永恒”,是粉丝用众筹资金请故宫匠人刻的,每个笔画都嵌着银杏叶形状的金箔。

    “想弹点什么?”许砚冰的指尖划过她的手腕,摩尔斯码轻轻敲着,这次不是暗号,而是“我爱你”的英文缩写。

    林晚星望着窗外的深冬夜空,猎户座的星群在雾霾中若隐若现。

    她突然想起练习生时期那个暴雨夜,她们在琴房用手机电筒看琴谱,许砚冰说“星星和月亮,总会在宇宙的琴键上相遇”。

    现在,她的手指覆上许砚冰的手上,在琴键上弹出《猎户座随想曲》。

    这是她们为“月光计划”太空主题教室创作的新曲。

    “就弹这个吧。”她轻声说,“让所有在黑暗里寻找光的人,都能听见,宇宙的琴键上,永远有属于她们的共振。”

    许砚冰笑了,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助听器的细链划过她的额头:“好,我们慢慢弹,从第一个星系开始,像十年前在练习室偷练那样。”

    琴房的暖气轻微嗡鸣,混着远处长安街的车流声,却盖不住琴键的清响。

    林晚星望着许砚冰在琴键上翻飞的手,小指的创可贴不知何时换成了她惯用的“Medical Park”,边缘画着小钢琴,角落多了行中文:“给我的共振星”。

    这一晚,在曾被资本阴影笼罩的城市中心,两个穿越十年风雨的乐手,用琴声证明了:当爱意与信念共振,任何困境都会成为琴键上的泛音,任何光年之外的灵魂,都能循着共鸣找到归途。

    而她们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娱乐圈的恩怨,成为无数人心中,关于坚持与救赎的永恒变奏。